2007年6月26日星期二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先說一點題外話,最近留意到電影《每當變幻時》的宣傳,好奇那座墟市建築是否實景。經查證後,原來那是粉嶺聯和市場。這樣具特色的歷史建築,中文維基百科竟然未有收錄?因此我今早便手痕地建立了,幾乎可以參選新條目推薦了,只是其他提名都好像比我的那篇好,我也不敢自薦了。哈...

回到正題。香港是華洋共處的社會,中文英文均為法定語文。因此,在維基百科的世界內,香港人同時在中文維基百科及英文維基百科出現絕不出奇。不過有趣的是,絕大部份維基人是會駐守在其中一個語言作出主要貢獻,極少人同時會在中英文作出大量貢獻。其實這個現象的出現,已經是很久之前的事了。2006年3月5日,我曾作出過以下言論:

對於英文維基的香港維基人方面,我深深感受到「河水不犯井水」的感覺,關係彷彿就似是對立多於合作,從絕大部份香港維基人只會在其中一種語言貢獻可以見到。而且我從一部份於英文維基的香港維基人的言論中,感到他們對中文維基的態度並不友善。

一年多過去了,英文香港維基人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觀感如何不得而知。可是這段時間以來,中文及英文的社群依然沒有任何聯繫。老子道德經》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可以大致反映這個現象。

很久以前我曾有一個錯誤觀念,以為絕大部份的英文香港維基人是外籍人士,因此與中文維基社群不相往來也很合理。可是後來留意到很多人的用戶名稱都有 中式姓氏時,才發現英文維基香港社群還是以本地華人佔較多數。也許英文是最有規模的版本,吸引他們留下來吧。事實上,在制度上,中文維基確實遠遠不如英文 那邊成熟,更有很多無謂的爭論。不過,我反而就是因為這樣而駐足中文維基,因為我較喜愛「鋤強扶弱」。既然關於香港的條目和英文維基百科有一段距離,我也 至少要令到兩者的數量差不多吧。我在中文維基有兩年多了,兩者在香港條目數量上的差距也收窄了不少,可是平均質素仍然不及英文版,所以我還要繼續努力。

不過,也就是這兩年間,由英文維基香港社群較壯大,變成中文社群較壯大,也是在我意料之內的事。更明顯的一點是,香港維基媒體協會籌委成員也全是以中文維基社群為基地,反而英文維基社群則從未對此過問。這點是好是壞,我也不敢妄評,更不敢說要推動兩者的合作。畢竟,中英文社群的文化差異一直存在,可能這也是兩者極少溝通的原因。例如我剛留意到英文維基香港社群將港式西餐英文版直接重定向到香港飲食文化英文版,內容並沒有跟隨合併。本來港式西餐的中文版不及英文版內容豐富,現在在英文版自廢武功下,反而在港式西餐的描述上被中文版取勝了。對我這個中文維基人而言,作出這個重定向決定真是「不知所謂」。這可能就是中英文社群的文化差異了。

這篇文章,其實也旨在分享這個有趣的現象,並不是想改變些甚麼。既然兩者文化有異,又何必勉強合作呢?不過,兩者的溝通多一點,至少也是利多於弊的。

3 則留言:

Unknown 說...

我想,這是因為香港人有兩文的優勢,促使不少香港維基人在編寫中文維基的同時,也可以選擇到英文維基發展,這點或許是香港維基人的特點。但由於人的能力有限,我想要持續地同時兼顧中、英文維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自己也試過把寫好的中文條目翻譯到英文維基,但不久就發現這是件太吃力、不討好和費時失事的做法!正因如此,也難免使「兩地」香港維基人的關係愈益疏離吧!

對於您所說有關香港飲食文化的事件,如果英文版真的應該跟隨中文版的做法,那我認為您大可到英文維基作有關的移動,反正維基百科是「自由的百科全書」,只要是合理的話,那移動條目又何妨?

Kevin 說...

港式西餐的合併我不認為合理,可是我是見是「經他們討論」決定的。我一個人提出異議恐怕沒有作用。

我想,英文香港社群似乎較傾向將所有細節集中在一個大條目,不同於中文社群將細節分為不同的小條目描述吧。這就是我強調的「文化差異」了。

Stewart~惡龍 說...

其實很興幸在網絡上還勉強可與孔明居士, shinjiman等文言文、粵語維基百科的管理員聯絡、聯絡

最近也認識了專注英語維基的OhanaUnited和Deryck(他同時是粵語和英語維基百科的管理員), 總算是與其他語言的維基人有點交流...

也寄望8月在台灣舉行的wikimania能帶來一些進展

 
本站最佳瀏覽解像度為 1024 x 768 或以上。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 Derivative Works 3.0 Hong Kong License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及本站其他文章均以
共享創意 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 3.0 授權條款釋出。